Contents

OKR学习

第一性原理:What、How、When

从公司的顶层建筑开始需要明白在未来(三个月、半年、一年甚至几年)最重要的事是什么? 需要专注处理能够形成重大影响的事情

要从战略略出发,明确目标,并且在更短的周期内聚焦关键成果

关注价值!

价值导向:企业的存在给客户带来了了什什么价值?

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5ff044b9f345e8d03e048ef.png

使命: “我们为什么存在?”,从长期来看,我们需要达成的社会和市场目标是什么?

愿景:

支撑企业使命的假设,因为它描述了了企业如果达成使命后能够看到的市场图 景。它是我们做中⻓长期战略略规划时的最核⼼心参照。

战略:

简单说则是“什么对总体的成功最重要?”,也就是说,如果有多个路径可能通 向成功,我们选择哪个,同时决定了了舍弃哪些。→ 确认优先项

如何确认发展的优先项

  1. 正向法:

产品服务、销售渠道、顾客市场规模、产能等各个选项中,哪一个是推动业务向前发展的核心推动力。

可能的推动力包括:

  • 产品和服务的发展,及其性能
  • 顾客和市场的变化,及其规模
  • 产能
  • 技术
  • 销售渠道
  • 原材料
  1. 反向法:

制约我们向前发展的首要瓶颈发生在哪个环节?

企业提供的价值:我们出售什么 (What do we sell) ?

  • 哪些是我们现有的产品和服务?→ 他们分别的收⼊和利润情况。
  • 哪些是我们的重点产品和服务?→它们带来的主要的利润和增长。
  • 为了达成终极的企业使命,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应该会如何演变?
  • 在我们核⼼的产品服务中,客户实际上获得的价值是什么?→有哪些竞争品和替代品?他们在如何变化?

企业面对的对象:谁是我们的顾客 (Who are our customers) ?

每个公司都有多样性的顾客:

  • 有的是因为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带来的(例例如酒店集团下不不同的酒店品牌)
  • 有的则是市场营销行为带来的(例例如区域性的广告投入和额外的折扣)
  • etc.

到了一定程度,需要把客户的多样性搞清楚,从而帮助厘清战略的优先度。比如:

  • 按照客户的利利润贡献度,它让我们了解不不同客户的当前价值;
  • 按照客户的留存率,可以让我们了解不不同客户的营销成本和长期客户价值;
  • 按照客户渗透率,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渗透率,决定了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空间

企业保证现金流的手段:我们怎么销售 (How do we sell) ?

  • 我们现在依赖什么卖点在获得顾客?它是否足够有效?
  • 我们重点的产品服务和重点的客户群体的需求足够匹配吗?如果没有,断层在哪里? 我们应该调整产品服务本身,还是调整营销所针对的方向?
    • 如果客户追求更高的性价比,我们有机会创造成本优势吗?
    • 如果客户需要有特色的产品,它符合我们自身的定位吗?或者我们愿意为此改变吗?

OKR实施细则

O:目标(Objective)

我们必然要做成的事情是哪些?O不必是定量的指标,⽽而是一个定性的描述。

一个有效的Objective应具备以下特征:

  1. 鼓舞⼈心但是可以预期
  2. 团队可以主控,而不是完全被动接受的环境
  3. 在一个季度内可以有进展

参考前面提到的确定重要战略的方法,确定O必须要:

  1. 不能安于现状,必须是对现有状态的突破!→ 追求卓越
  2. 找的发展的根源问题或者影响因素→ 根本原因分析
  3. 可以反向确认:是什么因素在拖我们后腿?→ 确认发展的瓶颈
  4. 表述通俗易懂
  5. 每个季度目标数1~5个

KR:关键结果(Key Results)

KR用于确认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情做得怎么样,需要可量化追踪的指标!

KR对Objective的逻辑支撑度是决定OKR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。

  1. 有效的KR必须是可量化的,要么是我们已经在衡量量的业务指标,要么是可以加入衡量的新指标。
  2. 它还必须是具体明确的单一指标,而不是含糊的指标分类。

制定出有效KR一些好的实践:

  1. 抓住少数关键结果
  2. 描述结果,而不是任务
  3. KR⼀定要有明确的负责人(KR负责人并非对结果承担奖惩责任,而是负有持续推动和检查的义务。)
  4. 设计能够中期评估的KR(可定期追踪,而不是只能期末确认)

实践经验建议: KR必须能够由下至上地制定,而不能仅来自管理层从上至下的部署。从OKR实施的经验上看,越是自发拥有的KR,就越能够有好的成果。相反,如果从上至下制定KR,就把希望寄托在了管理层对相关专业领域的识别能力,这显然容易发生“脱离群众”,给出不切实际的KR定义或指标。

制定KR一些坏的实践:

  1. KR过于长效
  2. KR过于终局(比如净利润,企业市值等终端指标)
  3. KR混淆了与O的因果关系。本质上O是因,KR是果,而不是KR为因,O是果

OKR结果评价

OKR的最终评价基于O对应的KR。在习惯上,使用0-1的区间为每个季度的KR完成度进行打分。当然,也可以用0-100分这样的计分单元。

全面完成的KR当然就可以打满分1分。实施OKR的⽬的是为了让我们聚焦在关键任务上,依照⼀个高标准的挑战目标来规划任务,它的难度决定了如果很容易就得到1.0分,那我们肯定没有合理地定义高挑战目标(追求卓越)。

如果KR完全没有任何进展的,则是零分。在刚刚实施OKR的企业中,得零分并非罕见,因为团队可能还没有从日常规运营中建立这种绝对聚焦的习惯,对变革准备有所不足。

KR评分从0到1之间,当然取决于KR的完成度。但是它未必和对应指标的绝对值成等比关系,可以将0.3分标准作为一个基线往上看。

评分和复盘的环节应该聚焦在执行过程和失败原因上,而不对是个人的评价或者打分

OKR方法与(PDCA戴明环)的逻辑保持一致→ 持续改善的标准化方法

参考:明道云OKR